魏章官
一望无际的海面,一望无际的贝藻。
离开泉州来到漳浦县,被称为“虾常委”“贝县长”的副县长陈辉,领记者跑了一天半,但见处处滩涂,海面都养了贝藻,形成有地方特色和一定规模的对虾、牡蛎、贻贝、鱼、蛏、蚶、紫菜等6 个基地,单万亩片就有12个,其中对虾面积为我国南方各县之冠。
主要海珍品有名贵的栉孔扇贝、江瑶贝、鲍鱼、海胆等,好看又好吃。即使是老品种,也有新发展。就如海蛎,原是条石放在海滩上附养,现在是把蛎壳串起来,在浅海中多层次立体吊养,不受退潮干渴之苦,日夜饱餐海中浮游物,蛎肉肥大,真正好滋味。
在蛙声一片的旧镇,有些牛蛙养在屋顶阳台上,还引进可做鲜鱼片和罐头出口的虱目鱼,成了大陆独家产品。
漳浦可谓特色居上的养殖大县。记者到了古雷湾,另有一番风景。乘上机船“突、突”飞驶两个多小时,所见景观令人耳目一新。辽阔的海面上,木麻黄树桩林立,桩上纵横交织如网的绳子上,吊着无数的旧轮胎,轮胎上团团附着翡翠贻贝,怪不得旧轮胎在闽南成了抢手货。
古雷镇党委书记郑合辉说:“全镇海水养殖3万多亩,人均1.25 亩。全镇共投资 9000万元,户均1万元。不少群众把准备盖新房的钱都拿出来用上了。”
时近中午,在海面上遇到正在收贝苗的西岭村党支书刘义顺。他跳上我们的船,大声介绍情况:去年村里刘天才等5户合股投资5万元,养翡翠贻贝100亩,总收入40 万元,刘分得10来万元。眼下10月,全村有240户组成 60个联合体,养殖2500亩,木桩已打下1000亩。老刘不怕露富,兴奋地说:“我与另两人合养100亩,投资5万元,已打下木桩,只是旧轮胎还没买到,到时可收入40 万元。”
市场指导生产,效益引导投入。群众的投资热来自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热。漳州市因势利导,制订了以翡翠贻贝、扇贝、花蛤、文蛤、巴非始“两贝三蛤”为突破口,全面开发海上田园的蓝图。
漳州市委书记童万享开了个有特色的会议,率领市县及有关部门近200名干部到东山湾、诏安湾等海面上现场办公抓落实。
令人惊喜的是,群众走进了市场,潜力不可估量。漳州市原来下达给东山县发展海水养殖3000亩的任务,干部们开始怕完不成,几个月后下去一检查,仅下山路村和西埔湾围垦管理处就养了 8000亩。
来到东山县八尺门,放眼望去,偌大的海湾里密密麻麻地摆布着9000多个网箱,木架上搭着木房子,里面住着养鱼户。小船靠上一户渔家,牵动渔网,里面混养的真鲷、鲈鱼、黄鳍鲷、石斑鱼、黄瓜鱼等珍稀名贵鱼一条条跃上来,溅起的水花落了我们一身。
主人老李告诉我们,这些鱼大部分销往台湾和香港,一个3米见方的网箱就是2万元。不过,投人的数字也是惊人的。省水产厅养殖处处长曾祥德说,全省2万个网箱,养殖1周期18个月,就得投入两个亿。粗犷、豪爽、能说能干,敢当风险敢投入,这也是闽南金三角渔民性格的一个特色。
现在,一批经过几年实践的养殖技术能手,他们的眼光瞄向国外,准备走出国门,到海外搞工厂化牡蛎育苗和海区立体吊养。一项项合同也签订下来了。记者相信,闽南金三角水产养殖业将迎来一个更具特色的发展新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