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切实做好全国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,全面摸清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,近日,临湘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各镇(街道)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指导工作。
工作人员一行先后来到聂市镇新建渔场、横河堤胭脂鱼苗种繁育基地,忠防镇马家洞村大鲵(娃娃鱼)养殖基地,对各养殖场的营业主体、养殖面积、养殖品种等基础信息进行登记采集,并填写相应表格,实现精准普查,做到应查尽查。
临湘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水产工作站副站长吴向荣:“开展资源登记和精准鉴定,是为了发现、鉴定、评估一批特色优质高效的新资源,查明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可利用性,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种业优势”。
据了解,国家开展首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,旨在达到查清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,明晰资源演变趋势,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、濒危、有特色资源,实现应收尽收、应保尽保,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。从今年开始,临湘市将利用3年时间摸清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、区域分布、群体数量、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结构等,进行收集和保护,为编制全省水产种质资源种类名录提供依据。
临湘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、总农艺师余致新:“目前,我市共有水产养殖场户580家,涉及鱼类、虾、鳖、蛙类等养殖品种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普查458家,在11月底前可完成入户调查、系统录入、数据审核等基础性工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