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市场行情 » 正文

中山革命老区村:水产养殖专业化 村民坐收“鱼”利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2-01-04  浏览次数:70
核心提示:  12月13日一大早,中山市阜沙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肖正,阜沙镇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浩灵赶到阜沙镇丰联村,落实位于该村的加州鲈鱼鱼苗孵化
   12月13日一大早,中山市阜沙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肖正,阜沙镇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浩灵赶到阜沙镇丰联村,落实位于该村的加州鲈鱼鱼苗孵化基地项目,助力丰联村水产养殖产业的扩链升级。就在今年9月,该村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授予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”水产养殖专业村。

  自1993年丰联村被市政府授予革命老区村以来,村两委党员干部接力奋斗,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奔小康。如今,丰联村已经成为美丽宜居村,眼下正紧抓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,建设共同富裕新农村。

  78岁老人经历“巨变”

  硝烟散尽,红色印记熠熠生辉。12月13日上午,记者刚抵达阜沙镇东南面的丰联村村委,年近8旬的老人冯崇湘也到了。这位老人听说有记者要采访关于革命老区村的事,特意赶来。冯崇湘不仅是丰联村那段红色历史的见证者,而且经历了丰联村的沧桑变化。村党委书记梁炎锋为老人沏上一杯热茶,老人喝了两口,话匣子就打开了。

  丰联村和大有村交界处有一个渡头,是当时五桂山游击队的一个秘密据点,游击队员在这个据点开展地下党组织工作,一些村民在这个渡口还秘密加入了游击队,进入五桂山,与日寇战斗。

  “现在的丰联村,当时的丰联管理区,后来被市政府确定为‘解放战争游击队根据地’。”冯崇湘说。关于丰联村的变化,老人用“翻天覆地”四个字来形容,而且变化最快的时段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。“我出生于1943年,记事开始,我们家一直住在茅草屋,直到1963年才换成土木结构的平房。改革开放后,家里开始不愁吃穿,2003年平房拆了,变成了二层楼房,当时就感觉很好。”老人说,现在,他们家已经四代同堂,其乐融融。“我的一个儿子还是村里唯一的北大毕业生呢!”说到这件事时,冯崇湘很开心。

  冯崇湘说孩子们曾多次邀请他一同到城里居住,但他觉得村里的空气新鲜,环境越来越好,加上习惯很难改变,就婉拒了。不过时不时孩子们也会回到村里,老人感觉很幸福。

  每个养殖户年收入增加超10万元

  丰联村是传统农业村,鸡鸦水道从村旁流过,村内五条河道贯穿20个生产小组,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。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,该村正不遗余力将丰联村建设成为水产养殖专业村。

  “我们将零散的地块集中起来,租给专业养殖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,亩产值得到大幅提高,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。”梁炎锋说。去年7月,该村申报了创建市级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”专业村镇项目,经过一年多努力,丰联村不仅获得市级认定,而且一举获得省级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”水产养殖专业村认定。这当中,有一个人功不可没,这个人就是阜沙国杰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国杰。

  “我们公司联合海大集团中山公司,通过所拥有的技术优势、服务优势、本土优势,团结更多的养殖户脚踏实地参与水产养殖专业村建设。目前,已有20多名养殖户参与进来,养殖加州鲈鱼和四大家鱼的面积接近1000亩,年产量可达到1800吨。”吴国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
  对此,梁炎锋表示,专业养殖以来,每个养殖户年收入增加超过10万元。“全市各级党政部门都在转作风、再出发、开新局。于我们丰联村而言,就要是传承红色精神,用实际行动壮大水产养殖,把专业村变成富裕村。希望这个目标能够早日实现!”梁炎锋说。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